鄧稼先(1924-1986),男,安徽懷寧人,著名核物理學家🍛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,為中國核武器、原子武器的研發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七七事變之後,日軍占領北平城🈂️,強迫青年學生遊行慶祝,14歲的鄧稼先憤然將日本旗幟踩在腳下,離開北平前往昆明👩🏿✈️。
1941年,鄧稼先考入由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南開大學合組而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🧑🏽,師從吳有訓🙍🏼♂️、周培源、葉企孫、吳大猷等多位知名物理學家,受到了第一流的學術培養。那正是抗戰最為艱難的時候👩🏿🎤,昆明城空襲不斷👇🏿,跑警報成了師生們的家常便飯🧑🏼🤝🧑🏼。在最艱難的條件下👨🏽,聯大師生仍然堅持教書救國、讀書報國🌥,為抗戰建國積蓄複興力量🕵🏻♂️。
26歲就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鄧稼先,畢業後的第九天就立即動身🦌,返回當時還一窮二白的中國。當時國際局勢嚴峻,在斷絕了所有外部援助的情況下👲🏻💾,中國決定自力更生,自主研發原子彈🤙✵。曾經有外國專家這樣斷言:“中國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彈。”作為研制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,鄧稼先頂著重重壓力和同事們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🥬,就敲開了自主研制原子彈的大門。一次核試驗的事故中,為了撿回一枚重要部件的碎片🦻🏻,鄧稼先命令所有的人都在場外待命💂🏽♀️,自己卻毅然沖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的荒漠,受到了致命的輻射傷害🤸🏻♂️🥊。
1964年10月16日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。兩年零八個月後,鄧稼先領導團隊又成功地設計出氫彈,鑄就了國家的和平之盾。
1985年,61歲的鄧稼先終于調回北京,分離28年,妻子許鹿希終于等到丈夫回來🎴,而丈夫卻身患絕症,一年後便與世長辭🪺。鄧稼先躺在病床上,對大家說的最多的是,“你們大家快回去工作吧!別讓那些國家把我們中國落的太遠了👛。”在生命的最後時刻👮🏿,他忍受著體內不停出血的劇痛,堅持寫下一份對中國核事業產生著深遠影響的報告,並叮囑他的妻子說💮:“這份報告比我的命還珍貴🚄。”
“鞠躬盡瘁🔋,死而後已”正好准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👩🦼➡️。張愛萍將軍稱他為“‘兩彈’元勳”,他是當之無愧的🧑🏻🤝🧑🏻。